一、價格走勢
根據生意社價格監測,當歸進入采挖季,上月價格瘋漲,本月價格保持堅挺,目前甘肅當歸統貨價格在56-60元/公斤,和上月末相比上漲了0.70%。
亳州市場:當歸產地開始少量采挖,受天氣影響前階段出現死苗現象,目前商家關注力度較強,行情暫無明顯波動,散把貨價格在56-58元。
安國市場:當歸開始少量采挖,大面積采挖仍在半月以后,產地近期貨源走銷平穩,價格暫無明顯波動;市場近日有藥廠小批量購貨,貨源走銷較前兩日顯暢,行情仍在穩中運行,現散把貨57-58元。
玉林市場:當歸,近期商家關注度較高,由于行情上漲,近期貨源走動較好,現散把貨價格在60元左右,統片70-80元不等,后市變化值得留意。
甘肅岷縣:外來客商少,本地加工戶按需采購當歸切片貨源,經營戶以隨銷隨購為主。上市交易的貨源多以舊貨為主,新貨占比少,貨源干度一般。整體購銷平緩,成交價格穩中顯硬。今日成交貨源占總上貨量的25%左右。當歸藥廠成交價格在48-51元/kg左右;當歸小條成交價格51.5-53元/kg,當歸中條成交價格在53.5-55.5元/kg;當歸大條(條形好)成交價格在56-58元/kg。
前幾年由于價位較低,農戶種植積極性不高,產地種植面積減少,導致2021年產新減產。今年產地干旱少雨,在地當歸長勢不好,人氣關注度高。當歸農殘不易合格,2021年農殘合格的貨源行情穩步上漲。
目前當歸鮮貨正在采挖中,可以切飲片的鮮貨個子價格在17元/公斤左右,去年同期鮮貨價格在12元/公斤左右,按照3.5∶1折干率,今年干貨個子價格為60元/公斤左右,去年干貨個子價格為42元/公斤左右,同去年相比漲幅較大。
因甘肅疫情,限制出行,貨源走動不快,行情堅挺運行,當歸頭片精選貨價格在210元/公斤左右。據了解今年包農殘當歸庫存薄弱,但是鮮貨價格高,隨著產新繼續,后期行情該何去何從?
二、影響因素分析
當歸作為西北道地藥材三大品種之一,也是全國產量、用量及用途范圍較大的大宗中藥材品種和藥食同源品種之一,素有“婦科圣藥”、“十方九歸”之稱,廣泛的使用于中藥飲片、中成藥、保健品、食品添加劑、香料調味品、動物飼料添加劑、出口等領域。
甘肅種植面積減少
甘肅產區:近幾年當歸種植面積在逐年遞減,又因老產區土地資源使用受限,絕大部分沒有實行輪耕作業,導致近年植株病蟲害情況加劇,爛根、死苗非常嚴重,加上今春氣溫低和夏季又遇高溫旱情影響,進一步影響了當歸產量,今年的死苗率較高(植株生長欠佳),單產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其2022年總產量較去年也將繼續減少。
青海產區:自2020年以來,為了穩定糧食生產,政府要求“退藥還糧”,限制了種植藥材規模的擴大,由此造成了當年當歸種植面積就已出現較大減幅,近兩年產量仍呈下降態勢,并獲悉今年青海大部地區出現輕到中度干旱,部分地區達到重度干旱,對當歸新貨產量勢必會造成一定影響,還有因為疫情當歸暫時采挖受阻。
當歸鮮貨價格上漲
當歸容易受到天氣影響產量,今年春天氣溫低、夏季又遇高溫旱情影響,有種植戶介紹,從今年鮮貨采挖的情況來看,畝產只產了100公斤。
當歸去年鮮貨價格在8-10元/公斤,今年鮮貨價格漲至16-20元/公斤,翻了一倍,這也無形中增加了當歸加工成本,按照3.5:1的折干率,再加上其它相關費用,目前折干成本價格多在60元以上。
當歸價格兩極分化擴大
農殘:即33種國家農藥殘留量,這33種農藥即為國家禁用的種類。對于那些連續多年種植的老產區地塊,由于常年打農藥,農藥殘留過多,種植出來的藥材農殘基本都會超標。
作為新產區的“青海省”所種植的當歸相對而言就要好一些,但十分不穩定,甚至出現了采挖加工成品后又檢測不合格的情況。并且當歸本身作為大宗品種,市場用量巨大,畝產量十分有限;大批量貨源拉到市場“魚龍混雜”,合格與不合格貨源混合就變得全部不合格了。
當歸很容易農殘超標,下游飲片等企業對達標貨源的需求已對當歸合格貨價格有極強的推動作用,且兩級分化有所擴大,每公斤相差10元左右。
當歸受產能連續出現下降,也使得庫存得以消化部分,不合格貨庫存依然尚有,而合格貨出現了供不應求,不僅是市場實際需求,還有部分商家囤貨的加持加劇了市場上的供需矛盾,導致其合格貨與不合格貨的價格差持續攀升。
三、后市預測
綜合來看,當歸在減種和單產減少的共同結果下,其甘肅產區今年減產程度相對嚴重,加上產地商家了解的青海產區預估2022年產量也將不大,隨著貨源的持續消耗,生意社分析認為當歸的后市或繼續上漲!
1
10月28日生意社大豆基準價為5810.00元/噸 2022-10-28
2
生意社:10月28日連豆早盤上漲 2022-10-28
3
本年度迄今美對中大豆出口銷售同比提高10.6% 2022-10-28
4
10月20日一周 美對中的大豆凈銷售約111.6萬噸 2022-10-28
5
生意社:10月國產大豆行情弱勢下跌 2022-10-27
6
生意社:新季大豆全面上市 國產大豆行情走弱 2022-10-26